第一百八十九章 图变 上-《阳光下的德意志》
第(3/3)页
“当然,我们海军的目标只是为了维护帝国合理的利益,而且我们也有自己的红线,那就是我们只与英国进行友好竞赛,绝不挑起恶意竞争,更不会主动向英国人宣战。”
“英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应该就是其他国家的海军在吨位上接近皇家海军,所以,埃尔本叔叔,在德国有这么多困难因素制约海军发展的时候,我们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快速扩大海军的规模。”
“埃尔本叔叔请相信我,在大工业时代下,造舰其实才是最简单的工作,而海军技术和人员储备才是海军强大最为重要的因素,没有了技术和人员,我们舰队的规模再大,也终将不堪一击。”
扫了一眼父亲和施托施将军后,乔伊最终说出了心底的话,“如果可以,我建议停下1873年的海军扩建计划,已经在船坞中的就算了,那些还停留在计划阶段的军舰,就应该取消了,毕竟它们在图纸上的时候,就已经太陈旧了,造出来完全是一种浪费。”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应该结合新武器技术的发明去寻求海军战术上突破,按照新战术思想的指导,用新的武器技术去制造,或者改装一艘或两艘的实验性战舰,最终再用实际来验证海军的战术思想和新的武器技术是否正确。”
“在一切战术和技术都成熟的条件下,再结合合格的海军军官数量,最终适当的扩大海军规模。”
“总之,先从小而精做起,最后才是大而强。”
“乔乔,你说的很不错,但是做为一个老海军,我需要提醒你,你漏掉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的确相比于人和技术,造船是最快的。”
“但是造船的快,是建立在帝国有庞大的造船工厂和熟练造船工人之上的,没有军舰订单去帮助造船厂维护熟练的技术工人,我们不可能又快又好的造出合格的军舰。”施托施将军摇摇头,还有一个死结在心中,觉得乔伊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
“埃尔本叔叔,您说的没错,如您说言,火力、装甲、吨位与船速,这是海军四个关键点。”
“我相信克虏伯与格鲁森,甚至像蒂森、莱茵、好望这些钢铁巨头们,在海军火炮与装甲的技术上,最终不会比英国人差,我们要做的,只是给他们一点点时间而已。”
“吨位上,虽说帝国皇家海军需要控制规模,可帝国又不能减少船厂数量和解雇熟练的技术工人,那么,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民用船舶,通过扩大民用船舶数量,来保证船厂数量和熟练的造船工人。”
“我建议发展民用船舶是有依据的,仅仅今年,德国就有接近80万人移民去美洲大陆,而整个欧洲的,从爱尔兰、荷兰、法国、意大利和奥匈,甚至是俄国移民的数量要更多,随着帝国对智利的干涉,接下来帝国乃至整个欧洲,对美洲大陆的客运和货运需求会激增。”
“埃尔本叔叔,在5月份您就派出军舰陪同李希霍芬教授去了非洲,随着对非洲殖民地的开发,德国到非洲的航线也会兴起。”
“我的第一个建议,如果您愿意将剩余5年的造船计划进行缩减,让我父亲将节约出来的资金,补贴到民用船舶业的建造中去,抢占即将到来的民用船舶市场,这样帝国就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数量庞大的造船工业,并养活一大帮的造船工人。”
“最后,就是船速。火力装甲我们可以在陆地上试验,但船速只能在海面上试验,所以在这件事上,就如我前面所说,我们要同英国展开友好的竞赛。”
“友好而不恶意,那么竞争就只能局限在民用领域,所以我的第二个建议,就是帝国皇家海军资助民用船舶动力与流体力学研究,要求民间的造船厂和航运公司推出马力更大的发动机和速度更快的船型,用民间的竞赛为海军积累先进的船舶技术。”
“当然,除了帝国皇家海军的资助以外,也请父亲在税收和国家荣誉上给予奖励,鼓励民间团体和个人去接触和研究新的海军技术。”乔伊转向腓特烈皇储说道。
腓特烈皇储笑着点点头,表示接受乔伊,这个掩藏在民用外衣的军事企图。
“最后一个建议,就是水兵,合格的水兵不应来自于陆地,而是来于海洋。我想说的就是,帝国皇家海军的水兵,应该来自于那些渔民家的孩子,帝国应该大力鼓励远洋捕捞业和捕鲸业。”
“好处一,远洋捕捞不是一艘船能做到的,而是一个船队努力的结果,同样,海上决战也不是一艘船就能完成的,同样也是一个舰队努力的结果。”
“从捕捞和捕鲸上学会团队合作的水手来做水兵,要远比来自内陆农场里的孩子们更合格。”
“好处二,海洋中的蛋白质要比陆地上更多,德国下一代的孩子们要强壮,必须要有大量的蛋白质补充,所以远洋捕捞影响着德意志下一代人的体格,要想有更强壮的水兵,我们必须要推进远洋捕捞与捕鲸业。”
“好处三,推动远洋捕捞船队规模就是推动造船业,研究机动力强大的远洋捕捞船就是推动船舶技术。”
“另外。”乔伊看着满脸认真的父亲与施托施将军,继续说道,“维护渔业安全是海军的重要职责,建造一些大型的通报船,去远洋护渔,没人会把这个看做是军事竞争。”
“海军完全可以多造一些性能先进的通报船去远洋护渔,一方面熟悉各地的海域,另外一方面么,航行途中自然也可以演练各种新战术。”
寓军于民,不说话多做事,一点一滴的积累实力,这就是乔伊为德国海军的图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