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假期 四-《阳光下的德意志》


    第(2/3)页

    所有的欧洲人都承认,普鲁士军队的血液中充满着纪律,可普鲁士的军人们明白,自己血液中的纪律并非天生,而是源于腓特烈大帝制定的《军事统一法典》,这本法典是所有普鲁士军人的行为准则。

    这场争论的起点,就是《军事统一法典》中,对于普鲁士军事力量的定义。

    在法典中,明确的定义到,皇家普鲁士军队是普鲁士国家与民族的唯一的军事力量,而乔伊提议的组建的日耳曼民族志愿军,就与这个定义形成了严重的冲突,普鲁士境内绝不能允许出现两支武装力量,而且其中的一支,还没有宣誓效忠于德国皇帝陛下。

    在威廉一世老皇帝召开的军事内阁会议上,对日耳曼民族志愿军的地位提出严重质疑的人,正是腓特烈皇储的老熟人,帝国战争部长格奥尔-冯-卡梅克将军,一个重视传统,留着雪白山羊胡子严肃的老容克。

    卡梅克将军进一步的指出,假使日耳曼民族志愿军宣誓效忠皇帝陛下,但这就意味着帝国在官方层面正式的插手南美事务,而南美并不是帝国的战略方向,法国与俄国才是帝国的军事重点,分散有限的德国军事力量,并不符合德国陆军集中力量获得对敌优势的传统。

    老皇帝对于这位罗恩伯爵推荐的古板继承者,心中也是颇为无奈,自己召开军事内阁会议的初衷,其实是想支持儿子腓特烈皇储的计划,也是准备让帝国军事内阁为儿子在智利的计划做军事背书。

    可卡梅克将军的意见,尤其是在战争部内很有代表性,即《军事统一法典》的权威性不应被侵犯,普鲁士军队才是普鲁士王国的唯一力量。

    毕竟现在是和平时期,德意志帝国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经济建设上,能分配给军队的资源就是那么多,多一个不受战争部管辖的竞争者,受到利益损失的必然是自己。

    人都是自私,尤其是在利益面前。

    有的人觉得日耳曼民族志愿军是一种威胁,同样也有人认为,这支军队或许是个机会,能为全体普鲁士军队争夺更多的资源,只要把军队的蛋糕做大了,也就意味着大家的机会更多了。

    这同样是一种利益。

    看重后一种利益的人,多是军事内阁中的普鲁士陆军的督察长们,他们渴望德意志帝国能继续的扩大军队,军队扩大了,军人在德国社会中的话语权就越重,对军队的利益也就越大。

    至于军队内部的利益分配,毕竟那是军队内部自己的事,关起门来,大家都好解决。

    顺便说一句,督察长是普鲁士陆军中特有的职位,在一战时期被改称为集团军长官。其实督察长在中国有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叫做督军,原因么,就是北洋陆军参照的是普鲁士陆军架构,都有这么一个职位。

    当然,很多中文资料喜欢把督察长意译为军团长,言简意赅,所以后续将沿用军团长的称呼。

    1914年之前,德国陆军的组织架构是:德意志皇帝-普鲁士督察长/军团长-普鲁士军长-普鲁士师长-普鲁士团,外加其他三个重要联邦,巴伐利亚、萨克森与符腾堡的国家特遣部队构成的。

    当然,霍亨索伦家也通过不懈的战争与联姻,终将萨克森与符腾堡的军队并入了普鲁士的军事体系,这两个王国的军队番号与普鲁士一致,并且在参谋部与战争部内部,也有着大量的军事人员交流,在装备、后勤与作战模式上是高度统一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