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十三章 第一次说不打游戏-《孩子的进步》


    第(2/3)页

    “改了呗!现在只要篮球一丢,我马上就会想到防守。”

    “喜乐,爸爸所说的进步,就是从攻转守间的时间变成'零'的进步。爸爸打了二十多年比赛,即使咱们中国国家队的年青球员,现在由攻转守的意识越来越差,赛场上出现犯规情况,不是去做下一个动作而是总要看一下裁判,球都打成秀才式的了,容不得半点不正常的干扰。对于比赛来说这个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甚到是致的,这种从小在自觉与不自觉间养成的习惯,终身难改。”

    “为啥?”

    “因为,那是一种神经功能性习惯,是少年儿童时期造就的一种固定性的东西。”

    体育生活改变着王喜乐的性格。在那里,他不时会受到“要认真对待眼前事情并总结赢得成功的技巧”的教育,其中王喜乐这篇日记最能说明问题:

    今天爸爸布置完训练任务上楼去了。大哥哥们都认真地训练着,而我一看没人监督就耐不住性子胡乱做起练习内容,只一阵功夫就剩踢足球了。

    足球离墙不远一点,我踢出的球却有气无力。爸爸从楼上下来看见了,他严厉地说:“做事没有认真的态度将来什么也干不成,多踢四百次球。”我想:平时我损坏东西、丢钱,爸爸从来不生气,这次不就是踢个破皮球吗,他也就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爸爸一直站在那数完了最后一颗。

    踢完了球,我赶忙跑到想大哥哥们的游戏,可他们的热闹结束了。我不但没与他们玩上,还地一起收拾器材。

    望着大哥哥们兴高彩烈地讨论着游戏比赛的输赢,我瞒怨起爸爸。到最后,瞒怨来瞒怨去我开始瞒怨起了自己,如果自己做事能认真一些,把能做好的事一开始就往好做,不就能玩上游戏了,此时我意识到今天完全是自己的错。

    在四年级开始的这一时段,王喜乐对输赢这方面的事,开始敢说再来一次这样的话了,似乎有了一种事情的输赢不是永远的那样的劲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