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十一章 第一次长距离野营-《孩子的进步》


    第(3/3)页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双手交叉举向天空,仿佛要托住太阳,说:“我要常常玩,常常想办法获胜。”听了他的话,我心中隐含着一种激动。我站起来,向远眺望。一个目标进入视野。我用手一指说道:

    “那个是什么?”

    儿子从凉棚出来,顺着指的方向远远一看,尖叫道:“金三角,金三角的标志。”

    目标的出现让孩子他身上的疲劳顿飞了,“爸,你把地下收拾干净,我和哥哥先走了。”儿子抛下这句话,与他哥骑上车向目标而去,非典时期,路也宽畅了。

    到了金三角,我看表,正好一点钟,三十公里骑了六个半小时。在金三角纳凉时我说:“前面二公里处是小查汉滩,我们在这里的饭馆吃中午饭,还是续继前进?”

    “坏了。出门时忘了拿钱了咋买饭呢?”儿子说。

    “喜乐,爸爸出门时装钱了,下次你再出现忘拿钱的事,那可就惨了。”

    “不会的。下次我一定记往。”

    由于我们在二十四公里处休息时吃了一东西,经商议决定继续前进。决心一定,我们翻身上车直奔二公里处的小查汉滩。到三十二公里叉路口,拐入土路,孩子们的力气明显弱了下去。我们推一段骑一段向前面的一棵大榆树走去。离榆树还有五十米,儿子停住了,他凝视两旁的树问道:

    “爸,怎么这么多死树?”

    儿子的问题表面上看很简单,实际是个复杂的问题,单从树的死与活是回答不了的。我有意识往广处想,这种生活中的问题,孩子一旦懂了,一旦明了,会为他心里注入潜意识。我说:“这么点死树算什么!你想想,去年去呼市,到处都是伐倒的树,我说什么了?”

    “都是‘天牛’吃死的。”儿子说,“现在农林科收‘天牛’一个五分钱。”

    “你眼前的这些树,也是天牛吃死的,它在几年间让西北许多地方,几十年植树造林的成果毁于一旦。你知道天牛是从哪里来的吗?”

    “不知道。”

    “天牛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中带进来的。”

    “怎么没发现?”

    “一方面中国的检测技术不行;另一方面人的责任心也不够。所以,国家需要少年儿童通过学知识,将来用新的发明创造来提高我们的技术。不过,技术再好,人若没有了责任心,那也没有什么意义。”

    此时,几只小鸟在大榆树上吱吱扎扎地叫,好像在问我们干什么来了,声音里带着一种愤怒,因为树的旁边有一大片捕鸟的网。我暗暗自责:这些年人类对自然造孽太多了!树快死光了不说,连鸟都被捕着送进了烧烤店!

    到了大榆树的那边,榆树下有个二平方米的水池,这么小的水池对田地来讲绝对不是为了蓄水,至于具体起什么作用我也不知。孩子问我,我也是这么回答的。儿子躺在水池台子上。一会儿他仿佛被什么刺激了一下,猛然坐起来甩甩脑袋,嚷道:“爸,太爽了,树荫凉底下太爽了。”

    弄得我莫名其妙。

    “爸,你躺下看。”

    我躺下,全明白了。阳光从树缝里穿过,七色光环一个接一个,儿子从来未发现阳光竟有如此迷人的色彩变幻。他与哥哥一会坐起,一会躺下,变着角度说着各自的新发现。水池边玩腻了,我们来到田间,虽然这里没有春天的花朵,但初绽的枝芽、新出土的嫩草,焕发着生命动力。此时,儿子不悦地说:“爸爸,快走吧,这里有啥看的!”

    孩子毕尽是孩子,他正在成长中,对生命力的认识需要大人的引导。“喜乐,你在这眼睛盯着那片绿草做三分钟注意力训练,你能不能让脑子里除了绿草啥都别想。”我说。儿子屏住气息凝视着绿草。时间到,我说:“你看到什么了?”

    “我看到草好像在往上长,争着接受阳光。”

    “为什么要接受阳光?”

    “为了让自己长的更快。”

    “要是长慢了会怎样?”

    “长慢了,会被长得快的压住,照不上太阳就长不起来了。这个道理你在咱家院子里种菜给我讲过。”

    “喜乐,孩子的阳光是什么?”

    “学习。”

    “为啥?”

    “学习好,老师经常表扬,心里高兴,学习才会认真。”

    “孩子的阳光是学习。”

    “这样的学习动力是不会感染自己的,”我亲吻了一下儿子,说,“学习不光为了得到表扬,还要为别人服务。”随后,我们走出田地,回榆树下。

    玩开了,谁也不想吃饭,过了一阵,我轻声说道:“不早了,咱们去金三角吃饭,然后返回。”

    离开小喳汉滩,三点多,我们再次回到了金三角,并在路北的饭馆吃饭。此时,外甥脸色沉重,没了笑容,像萧瑟的秋日,他对骑回去的信心不足了。我想说些鼓励的话并没有说,我看见外面慢慢起风了,且还是顺风,先前的忧虑一瞬间没有了,说:“来的时候骑了六个半小时,回的时候需要多少时间?”

    “还是六个半小时。”儿子抢着说。哥哥满腹心事端详了一下弟弟,说:“不可能。”

    “用不了六个半小时。你们都是有志气的小伙子,老天爷会帮助你们的。王喜乐,我常给你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人自助,天必助。“儿子说,“天咋帮助我们了?”

    “外面刮风了,且是顺风。”

    吃完饭,小哥俩心喜地往空水瓶里灌着水,做着回家的准备。

    风的欢歌越唱越响,它给孩子带来了无限惬意。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总是在人最需要的时候,无声地帮你一把。

    从饭馆出来,儿子童真地用手试着风向,“顺风,顺风”口中不停喊。儿子时常野营,心里明白顺风意味着啥,哥哥对此并不那么敏感,只是不愁了。

    一上路,外甥变了个人。他马上体会到原野中顺风的力量,他的闷劲不见了,争着往前骑,自然中的“顺风”鼓励竟这样的神奇。

    六点多,我们就到了家,外甥累的连吃饭的力气也没了,而王喜乐吃完饭就跑出去找人玩了。而外甥从此以后再也不跟我们野营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