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惊险-《孩子的进步》


    第(3/3)页

    “一个人内在所具备的越多,求之于他人的就越少。”

    “小孩子能具备个啥?”

    “这你就错了。”我说,“儿子一天在自然中跑来跑去别人看的都累,但在玩得实践中锤炼出了书本不可能给予的东西。他初学滑旱冰‘他妈的’、‘爷’等不良用语很多,现在有吗?谁专门批评过他?”

    “这是为什么?”

    “言污心恶。小孩子说脏话从心理上讲,是能力弱的表现,想用脏话显示自己,如果缺少引导孩子有可能被脏话引到恶的境地。其实,王喜乐的玩与其他孩子的玩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为啥?”

    “有些孩子的玩,是大人的一种赏赐。比如说考出好分数,或学习太久出去玩一玩,这种玩是一种活动,没有目的。而王喜乐的玩是有目的的,是在塑造精神品质。你常说我不抓孩子的学习,说我是神经病。其实,我是通过玩抓孩子的认知生活、认知人的能力。儿子通过玩,在无数次与小朋友发生失败、争吵与和好的事物中,使他相信自己有化解危机的能力。像在秋林商场这件事中,儿子马上能意识到危险,这种意识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产生,这种直觉是知识教育无法教会的。”

    “经过秋林商场这事,我对儿子有了点放心的感觉,他还这么小!”妻子说。

    “这也是一种教育哲学带来的结果。”

    “啥教育哲学?”

    “水泻千里,百折不回,汇入大海。孩子的成长与之一样,可惜我们的教育把成长简化成学习,或分数,忽视了穿山越岗的艰难,很少注意孩子生命的内容和意志究竟符合什么。

    教育,最荒谬的莫过于用‘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通往成功的阶梯’等虚幻的东西去鼓励幼小的生命。孩子必须经历无数个像沙粒大小事物后,才能产生美好的东西。而应试教育只把成功定格在分数上,从根本上说教育以步入邪恶,在这种教育环境长大的孩子一定会像旷野的羔羊,它所带来的社会结果是:风和日丽,人容易忘记乌云密布的岁月;暴风骤雨,民众缺乏战斗的精神。同时众多无法克服分数阻力的孩子会自动倒下, ‘磙刀肉’式的人将遍布社会。”

    “你这话也太大了。”妻子说,“我们说儿子的问题怎么扯到国家上了。”

    “儿子也是国家的一员。现在儿子没有了脏话,说明他在玩中获得了许多胜利,他不需要用脏话来显现自己。就像打麻将嘴碎的人一定是常输钱的人,他想用语言掩盖对输钱的恐惧。这是人之常情。”

    “老公,你这个比喻太好了。刚才我对儿子怎么没有脏话了还不明白,现在你一说打麻将我全明白了。”妻子亮着眼睛说,“不过,你说再好只有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搞上去了,也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别人才会相信你。”

    “学习是一种不可重复的生活过程。从科学角度讲每个孩子只有一次教育机会,就像人长身体一样,有很强的阶段性。教育需顺序,更需要耐心。”

    “现在儿了是不是玩的太凶了。”妻子说。

    “主要是游戏和动画片占用的时间太多,得想出个法子与之争夺。”

    “快十二点了,儿子还在玩游戏,半个月没玩了。咋办?”

    “管,肯定要管,”我喊道,“王喜乐,你过来。”儿子过来我说:“时间不容许你玩了,你是个有自制力的孩子。”

    “爸爸,我打掉这关行吗?”

    “行。”

    过了十分钟,儿子关了电脑睡觉去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