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劳神的游戏-《孩子的进步》
            
            
            
                
    第(2/3)页
    儿子用最快的速度起了床。妻子的午饭也准备好了。平时儿子吃饭问这问那,今天没声了,餐桌上异常清寂。“他是不是为昨晚玩游戏玩而自责呢。”我心里思谋。儿子几下把饭“倒”进肚里,一声不吭,进书房写作业去了。从他的背影,我嗅出了另一种味道。
    快两点时,书房门响了。儿子手里弄着两个本子,“爸爸,作业写完了,”声音之大,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说:“我去玩游戏了。”
    “不行。”
    “为啥?这是我的计划。”
    “你昨天晚上玩得很晚是不是?”
    “是。”
    “你为什么说话不算数,不坚持计划?”
    “这,这……”儿子沉默了一会,说,“你不就是不想让我玩吗,还说支持我的计划。”
    “在家玩游戏我百分之百支持你,但你必须明白一个问题。”
    “啥问题。”
    “你二爹、大姑夫、二姑夫、二姨夫,还有你妈妈他们有啥共同特点?”
    通过引导,王喜乐发现了这几位亲人的共同之处。他说:“他们都带着眼镜。”
    “你回忆一下,冬天从外面进家他们是不是必须把眼镜取下来擦一擦?”
    “是。”
    “那样好吗?”
    “不好。”
    “你想成为戴眼镜的人吗?”
    “不想。”
    “你对游戏这种不合理的玩法,会让你变成和他们一样,将来想当飞行员都不行。”
    “为啥?”
    “飞行员不要戴眼镜的人。再说你是男娃娃将来很可能喜欢体育,你在电视上见过打篮球、踢足球有人戴眼镜吗?”
    “没有。”
    “游戏很好玩,但像昨天那样很容易让你眼睛出问题。我觉得你的计划中学习与游戏的安排有点不对,总觉得你是为了玩游戏才去写作业的。”
    “我就是为了能多玩游戏才抓紧时间写作业的。”儿子大声说。
    “这就错了。“我说,“玩游戏是为了帮助学习,怎么能把学习当成玩游戏的条件呢?你去把‘意想不到的残暴’读一遍,然后好好想想自己的计划。”
    儿子读完,想了一会,搬着指头说道:“星期一、二我不玩游戏;星期三、四早早把作业写完,晚上玩一会,到十点睡觉;星期五、六、日,这三天星期六早上我把作业写完,其它时间玩,最晚不超过十二点。这样玩电脑的时间比前面少了,眼睛也得到了保护。”
    儿子这个计划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多玩。本想否定,但转念一想:孩子玩游戏刚在兴头上,一下要求过高肯定会遭受到强烈的抵抗。我说:“计划不错,课间还有十分钟休息时间,你玩游戏没有休息时间不对吧?”
    “那就休息五分钟。”
    “不,为了保护眼睛,玩游戏以课为单位,中间必须休息十五分钟。”我坚定地说。
    儿子起先不同意,嫌休息的时间太长,见我态度坚决就同意了。
    儿子玩去了,到休息时间根本下不来。我说:“王喜乐你有自制力吗?”
    “太快了,感觉还没玩几下就一节课了。”
    “你出去围着咱们这排房子走十圈,儿子出去了……”就这样,每次通过舌战才能把他从电脑上“请”下来。每次我都说“你的自制力呢?”这句话
    游戏的力量太强了。不过,它比不过人脑的智慧。
    到了五点多,我估计楼房小区有小孩子玩了,说:“王喜乐,爸爸听到楼房那有小朋友玩的声音,你去看看,回来看爸爸的耳朵是不是顺风耳。”
    “吹牛,这么远哪能听到。 ”
    “要用事实说话。你去看一趟就知道了。”
    我把儿子哄了出去。妻子夸我这一招真高,不留心就把少年儿童给“骗”了。
    晚上七点,儿子从他大姑家打来电话说他今天晚上不回家睡觉了。我从电话里听他说话气喘嘘嘘的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他正在楼下打动画卡,特别忙,顾不上与我们多说就把电话给挂了。
    “老汉,看你培养的好儿子,多疯呀!别人家这么大点的孩子有敢黑夜一个人出门的吗?我看到大了你根本管不住王喜乐。”妻子说。
    “我根本没想过要管他。只要用肯定的态度对待他,支持他,引导他,尽全力维护他的向上之心,将来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会自己管理自己的。”
    “但愿如此,”妻子低声说。
    第二十七章说话算数
    第二天星期日,中午时分儿子才回家,吃了几口饭,说:“爸爸我玩电脑去了。”
    “等等。”
    “怎么了?”
    “上上周我们不是说要去湖西挖苁蓉的吗?这周我们把它补上。”
    “这、这、这……”儿子耍起赖,一万个不想去。
    “男娃娃说话要算数,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可我太想玩游戏了,一点也不想去野外。”
    “玩的日子多着呢,挖苁蓉一年就这么几天。”
    “那就走吧。”儿子不情愿地说。
    准备野营的东西时,儿子拿了一条很大的袋子,“你拿这么大的袋子干吗?”我好笑地问。
    “你不是说苁蓉很贵吗,咱们多多挖回来卖钱,可以买好好吃的。”儿子认真地说。
    我不好说什么,因为这个问题只有实践才能回答。
    湖西,是盐场治沙站的俗称。土路两边空空的,儿子愁眉苦脸。骑了大约四公里,途经一片盐湖绿化保护区,这里有一大片以红柳和盐碱草为主的绿地。里面午栖的候鸟,被我们的突然而至惊起,“天鹅、天鹅。”儿子叫起来。候鸟中有七、八只天鹅。
    这一大群候鸟让孩子来了精神。他说:“爸爸讲隋唐。”
    “喜乐,你前面很沉闷,见了这片绿地后为什么有了听故事的心思?”我说。
    “我也不知道。”儿子说,“爸爸,你说是为啥?”
    “这说明地球上绿色最感人,最爱人;生活只有依托绿色,生命才能继续下。可惜家乡的绿色越来越少,长大了你有责任让家乡绿起来。”
    “爸,让你讲隋唐故事,你怎么老说我听不懂的事。”儿子极度不满。
    “那好吧,上次隋唐讲到……”
    三点多,我们来到湖西一号井处。放下自行车,儿子沿着菜园子的篱笆墙向喷水井跑去。待用清水爽完自己,儿子蹲在树荫下喝饮料,我站在机井房的檐下准备进入沙漠的东西。“喜乐,湖西很大,它分西面、西北面、北面三个面,我们只能选择一个面。”我说,“你看我们去哪个面?”
    儿子站了起来,提着饮料瓶向四周看了看,然后凝视着喷水管一动不动。一会,他用有些沙哑的声音说:“爸,以前你在哪个面挖上过苁蓉?”
    “在西北面。”我用手指了指说。
    “那我们也去西北面。”
    “好。”我说,“除了水和锹别得东西都放在车子上。”
    “所有的东西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