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道白色光华在眼前闪过,周恒眼前的景色一变,又回到了自己所在的山丘之上。 他先打开了外公交给自己的包袱。包袱散开,首先看到的是一张信笺。摊开看时,只见上面写着:“老夫苏涵洵,行年九十有九,近夜观天象,见流星百颗自门前坠落,不禁心中恍惚。唯其时机不定,其因不明,化解之道难觅,急切难以周详。略思百年之身,可传后世者有三,一为《道藏总览》三卷,乃编纂《道藏》之万十三代天师张子初所赠,据其所言藉此仙路可凭,余得时已过花甲之年,蹉跎岁月,难有小成。二为藏宝图一幅,系吾昔年审阅《太平御览》书目时所见,该书为先秦古旧游仙记事,内中夹有此图,据传事涉‘通灵宝玉’、‘乾坤锦囊’等稀世之宝。三为昔年好友千面鬼医所赠面具两张,制作精良,危机时或可一用。呜呼哀哉!苏门七进士,交游满天下,一朝浮云散,万事皆成空。唯盼后人低调处世,此仇能报则报,难成则罢,顺其自然,莫要强求。”笔迹潦草,想来是老人家昨晚仓促写就。 信笺之下是两付制作精良的面具。其中一付是四旬商贾的形象,面色灰黄,极其普通;另一付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的样子,面色苍白,毫无血色。面具很大很薄,摸上去弹性十足。 面具之间夹了些银票,厚厚的一摞,大约几万两的样子。 余下的就是三卷经书了。 经书背后有一个羊皮小袋,内有一张帛书,上面画着孤零零的一座山,山下有条小溪,阳光将山影投入小溪之内,一只仙鹤扬头望着天空。下面还有几句谒语:“雪山之北,大河之南,东山之西,洪泽之东,有山不合,一花独立,宝玉通灵,锦囊乾坤。” 周恒静坐良久,难解其意,眼看日已偏西,枯树昏鸦,无尽凄凉。想起昨日此时,父亲还对自己说“明天就送你到岳麓书院…”今天语犹在耳,人已作古,无限悲哀涌上心头:“我该何去何从?报仇吗?连仇家是谁都不知道!外公是怎么说的?‘走得远远的,十年之内不要回来!’可是十年之内我该做什么?攻书科考?中了状元又能如何?苏门七进士,声名赫赫,不也落个满门尽灭的下场?” “不行,书院不能去了!” “以我现在的样子,走不多远就会被对方捉住。再说,也不知妖人是从哪里来的,若是我乱碰乱撞,没准会自投罗网!看来,与其像无头苍蝇到处乱跑,还不如找个地方先躲躲!顺便看看外公留下的《道藏总览》。张天师说‘籍此仙路可凭’,没准能从中悟出点东西!” 想到这里,他匆匆打开《道藏总览》,从头到尾翻阅一遍。可是书中没有一幅图画,全是炉鼎,铅汞,婴儿,姹女之类的词汇,语言艰涩,其意难明。 “唉,外公你千算万算,却想不到徒孙我自有机缘!” “先去镇上打听打听消息吧!” 蓦然,打定主意,他取出一个面具戴上,离开荒野来到附近的小镇,找了家小店住下。他知道在这世道假装过路的陌客才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腊月二十,周恒回到蔡阳城。城门依旧,兵丁跟往常差不多了。他的图像被挂在城头,只不过没几个人去看,因为那里挂着的少说也有二十余张,都是江洋大盗,采花淫贼之类。他带了面具,从容进入城门。 进了城,他按捺下想回苏府查看的念头。因为可能还有人在那里监视着。他唯一想作的是找到那个算命的老人,那不是一个普通的算命先生。因为那灵符竟然能瞒过棺木中的超级高手,可见他在符咒方面的研究非比寻常,说不定是那种游戏人间的前辈高人。 周恒满城寻找,过了五六天也没有找到。只得放弃。 晚饭的时候,他听见人们议论纷纷。 “哎呀,你知道吗?城里那苏府一百多口人全死了,造孽啊。据说是着了天火,还有瘟疫,连前去查看的人也死了十多个,现在没有人敢从苏府门前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