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古代印刷机-《三国之我徒弟都是大佬》


    第(2/3)页

    最后择了几个家大业大的学生,不愿给家境普通的学生造成过多负担,打算下午挨家挨户探访,拟定订单等。

    经历了数日的走访,从材料、工艺、匠人、笔书等各方面的需要叶徽都亲力亲为。

    令得叶徽意外却又情理之中的是各个学生的家长也不愿收取自己除了材料以外的任何费用。因为自己这博文书院管吃管住也完全免费,最重要的是教学质量、学习氛围都极佳。

    本来自己都几乎算是豫州牧了,又兴办教育又加急练兵,百姓吃的方面也被自己的土豆伺候得舒舒服服。之前刘备当州牧时已经深受百姓爱戴,自己比他只好不坏。如今又有发展文化的计划,家大业大之人都不会愚笨,虽然多少会有些爱财之心,但自然也搞得清这利害关系。

    一切事物交接完毕,叶徽却不敢有一丝轻松,认认真真地亲自去观察工作进程,只求一次就能完美成功。

    经历一周不到的时间,果然人多力量大,效率高的不行,第一批活字印刷的雕版终于制成了。

    叶徽叫人将常用字多制些备用,因为有可能一篇文章中有好几处重复,生僻字的话随用随造即可,这样可以减轻一大部分工作量。

    第一批制造的字块印刷清晰,制作工整,令得叶徽极满意。

    以至于在等待第二批胶泥活字印刷的过程中叶徽每天都抱着貂蝉在那玩弄第一批,将它们排成不同的古诗印刷,再教貂蝉这些诗词的含义。

    小日子过的好不惬意!

    有了第一批的经验,第二第三批胶泥活字制作速度变的更快了。约莫十日许,第二第三批胶泥活字按期交货,制作水准都极高。

    叶徽惊讶于在三国时期匠人们就有如此高明的手艺技术。叶徽只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们沟通,再在纸上画出个大概模样,匠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完美制造,甚至有些地方提出点点改动意见,成品比叶徽预想的还要好。

    一切一帆风顺。

    收货成功的叶徽择了一本学生们日后要学但是未手抄完毕的书。

    书的内容叶徽了然于心,从依据音韵整齐码放的木格子里挑出需要用的字,在托盘上仔细排好,用烛火把下面的黏着物烧至柔软,把字块再好好压紧,再等放凉了黏着物变回坚硬,成了!

    第二天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

    叶徽一手拿着细布包裹的活字印刷板,一手牵着貂蝉,算着时间踩步数。

    此时这人只觉得身体里一股热流涌动,这是华夏子民几千年以来一直流动着的相同血脉。一样样汇集了无数人智慧的发明,经过一代代人的手传承、改进、发展,最终成就了繁荣昌盛的后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