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章 弹与和?-《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3/3)页

    科举出身的官员哪怕出任一地首治,可他的权力也被下面的辅官无限分割。

    县丞、主簿、典史、六房书吏,几乎大半新学出身。

    这些人论诗词歌赋,可能给主官提鞋都不配,但每人都有一技之长。

    比如掌刑房的书吏,在书院内就专门学过侦缉方面的学科,比如痕检、追缉,甚至仵作的尸检都接触过。

    如此一来,来自天南海北,分属不同书院出身的书吏,不仅大量分走主官的权力,还互不统属,大大限制了地方官的权限。

    要是一个地方官根基浅点,能力差点,被架空都是有可能的。

    这也是这些江南出身的文官最担心的局面。

    以往他们可以通过拉拢、赞学、联姻拉拢这些官员,成为他们权力战车的一部分。

    但现在面对一个自身权力不够重,分分钟还可能被属下架空的地方官,拉拢的意义就显得没有那么大了。

    倒不是这样可以完全杜绝贪墨、结党、营私,至少他们想和以前一样,拉拢一个就能烂一窝的情况,几乎很难出现。

    话说回来,现在朱棣要对外开战,他们为什么要反对呢?

    很简单,还是权力。

    一旦开战,首先就是武勋的权力会不断加重。

    这么多年了,好不容易才淡化那帮武夫对朝堂的影响力,他们怎么可能坐视武勋崛起?

    而另一方面,则是升迁。

    打仗打的是什么?

    后勤。

    只有地方上稳定,能够源源不断的给朝堂输血,才能保证前方战事无虞。

    而恰恰这一点,就能够给无数人升迁的机会。

    既然陛下给了升迁的机会,那我为什么要冒着随时会被砍头的风险,和你去勾结呢?

    士族永远不可能被消灭,这一点苏谨在二十年前就清楚。

    他和朱棣一直在做的,从来不是消灭什么士族,而是分化和限制。

    既要用,还不能让你做大。

    看着跳出来的郭敏,朱棣眼睛一眯就要发火,却被苏谨拦了下来。

      


    第(3/3)页